诚信 卓越
创新 求真
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029-88350041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解读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25年06月19日
分享:

一、背景

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国之大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为推动逐步把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对如何建设高标准农田进行了部署。

 

二、建设目标:从“量”到“质”的双重跨越

《方案》为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设定了清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到2030年,我国将力争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5亿亩,累计改造提升2.8亿亩。同时将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000万亩。到2035年,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将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三、建设标准与内容:“一平两通三提升”的科学路径

《方案》提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本标准——“一平两通三提升”的科学体系。“一平” 即田块平整,“两通” 指通水通路,“三提升” 则是提升地力、产量和效益。这一标准体系既考虑了农田基础设施的硬件要求,又关注了土壤质量和产出效益等软件要素。在建设内容上,《方案》强调因地制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开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治理,将建设重点放在田内。

四、建设布局:优先区域与禁止区域的科学划分

在建设布局方面,《方案》要求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空间布局和时序安排。

优先区域包括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以及粮食产量高和增产潜力大地区。这些区域是我国粮食生产的核心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可最大化粮食产能提升效果。

禁止建设区域包括25度以上坡耕地、严格管控类耕地、生态保护红线(红线内集中连片梯田或与保护对象共生的连片耕地除外)、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还牧区域等。这一划分体现了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的科学理念。

五、七大区域:因地制宜破解农田生产障碍

《方案》依据区域资源禀赋、耕作制度和行政区划等,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分为7个区域,并分别明确了工作重点:

六、运营管护创新:破解“重建轻管”

高标准农田既要建设好,也要管护好,才能发挥其持续助力粮食生产高产稳产的作用。《方案》创新性地提出了运营管护机制。提出分级压实高标准农田属地运营管护责任,对于公共设施,由县级政府要定期组织开展检查和维护。对于田间地头日常使用率高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支持高标准农田经营主体通过自主投工筹资、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日常运营管护。同时,提出探索多元化管护模式,针对技术性较强的设施设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进行专业化维护,鼓励开展工程质量保险,支持承保机构组织专业力量对设计、施工、监理等主体进行监督。

七、政策协同:三大支撑保障建设落地见效

耕地动态调整机制非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后及时划入符合条件的永久农田暂缓建设或依法调出。

-地匹配原则坚持以水定地,同步推进灌区现代化改造,强化田间工程与骨干水利衔接。

资金多元化投入中央与地方财政共同提供资金保障(省级负主责)探索通过专项债、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金融、社会投资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投入建设。

 

关于中策
中策简介
企业文化
联系我们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太白南路139号荣禾云图中心16层

3022459756  zhongce1999@163.com

029-88350041 13709190222

二维码
中策资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010-2024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4 zcgis.com zcgi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3004573号 技术支持:方南科技